“夹阴伤寒证”十一辨

2023-03-21 10:01:02 井冽寒泉
古话谓先识病而后知治。欲识体质之虚实,寒热之真假,阴阳之孰盛孰衰,病所之在表在里,则辨证足矣。以下内容介绍夹阴伤寒的诊断与辨证法。


01 辨 苔 

夹阴伤寒证的舌苔,至寒从热化时期,类似湿温证伏邪证夹积化燥之苔。因其同属蕴热内蒸,气不化达。

彼证是属于积滞内阻,表里气窒者,则可一下而气通表达;此证则由于寒凝气弱,气化失司,浊邪凝泣,津不上承,胃气无蒸变之能,舌苔自少变化,而有干燥或浊腻之假苔,切不可为此种舌苔所蒙,而误下误清,以伤阳气。
在诊断时参合各症,确定无差,则苔虽厚而龙牡不嫌其涩,苔虽干而桂附不嫌其温。下元固而气化津回,陈苔自去,新苔自布。

盖阅苔时当审慎周详,见厚苔,则须想到可能是前一时期之宿苔也。又有一种舌红无苔而干者,在此证亦属气弱不能化津,津不生则无露以溉于上而承于舌。

笔者曾用咸寒育阴救下之品,加于辛温扶阳剂中,而收到津回舌润之效(若属上热过重之证,桂附可不入煎剂,另研细末为丸吞服,飞渡上焦)。

02 辨 脉 

此证在热度高时,脉搏亦见弦滑而数,有如实证之脉;但重按总是软弱,尺部总是浮露而搏指,或者小弱而无力。

在病初起时,虽有热而其脉都细弱,或软大。所以能诊到初期脉象,就易于辨识后期之假脉,否则每为所惑。

03 辨气色 


此证初起,面色都灰滞惨淡,如未盥洗之状;后期则油垢浮亮,精微色现,如演戏员扮脸上油者然;以后面额泛红,鼻翼生垢,发际湿渍,则阴盛格阳之局,星星之火,有燎原窜发之势矣。

情态方面,初起都懒于言动,沉闷失望,蜷卧音低,一派阴静之状。以后则随发热程度,而变为躁扰不安,见人则怕烦,无人则自烦,询之则苦难名言,不屑与语。

若至气短声促,反复难安,掀被坦胸,闻声即现晕脱,合目如凌空中,则元海无根,精气神三者,伤残涣散极矣。

04 辨 汗 

此证初期得汗,总以温汗透及足底为最佳。汗后脉静身凉,神定志得,即为愈期。在病人得汗后,询其汗出得舒适与否,可为此证已愈未愈,及体质是实是虚之辨。

病人汗后自言体适神欢,一无所累者,则此汗确是好汗。若尚有余热,不妨再可微汗。

若汗后自觉周身不舒快,并自言不欲出汗,或汗后毛悚冷感,或汗后转侧不安,则此汗即非好汗,非惟不可再汗,更须敛其汗也。

05 辨小便 

此证小便,毎多不爽,而小腹部自觉有急滞欲溺之意,有难以把小便送出之苦。

初起热不重时,用五苓散以宣膀胱气化。倘以后热蓄下焦,尿黄难出,则须用东垣滋肾丸,滋阴导火,以推动肾经气化作用。或用琥珀、肉桂、川黄柏,加麝香少许,研末糊丸吞服,以利窍行瘀,宣气通尿。

总之此证之小便不利,当思阳虚气不宣化是一层,阴虚津液内竭亦是一层,切不可徒事渗利,伤气伤津。若小便窒而阴茎缩,肾气肾阴皆竭,苟非津气来复,则小便始终难通也。

06 辨大便 

此证最怕便溏泄泻,中土失运,难以载行药力。

经曰: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。精气之来复,药物之补充,全赖脾胃健运为主。故此证当以保护中气为第一,而尤须病者肠胃无积滞阻夹为顺。

但病至后期,由于湿热郁蒸,肠胃每多垢滞,变生旁流及泄利;或因脾胃气弱,不能推动而热结,或不能固摄而下漏,当辨其虚实而施治。即使确有积垢,亦当慎下。在万不得已之时,唯附子泻心汤法,庶不失温下之旨。

方中大黄宜再三考虑,切勿乱投,以免阳气随伤。笔者曾遇一例,前医用大柴胡汤而致大便泄利,余用桂、附、龙、牡、知、柏、夏、陈等而宿垢竟下,足见药证相投,方能奏效。

07 辨口渴 

此证初起,并不口渴,或虽渴而漱水不欲咽,迨热势渐重,则渴而喜热饮,且饮下胸痞作饱、嗳噫。

水饮不易下趋,小便之量总少,此乃由于气弱不司输化,通调之职不灵。治之之法,张聿青流气化水之法,可以参用。切须记住此渴乃是假渴,而注意化气承津之治,若恣用甘寒,则鲜有不僨事者。

笔者曾见一例,因多服甘寒药致小便全无,腹隆起如烂西瓜,按之声咚咚然,而口渴始终索饮不已。

又笔者十余年前,自患下寒腹痛,起于午夜,口渴恣饮,饮不解渴。自觉所饮只堆积中脘而不下行,饮多胸脘撑满,则倾吐而出。无奈则以水漱之,后服大剂温阳化气之药,外以葱麸热熨腹部,俟腹中聚痛既散,小便畅行,其渴始解。可见此证口渴,确非里燥真渴,实由气不化津也。

至若末期,则邪火焚如,煎熬就涸,又当别论。但以大队咸寒育阴之品救之,亦间有可生者。

08 辨噫呃 

此证因其中下气虚,摄纳无权,冲逆之气不平,故多嗳噫不舒,甚或易见呃忒。

笔者曾遇一例呃忒不止证,在无意之间,按住病人当脐跳动之动脉,呃忒竟停。因反复数次,以做试验,竟能随按随停,不按即呃,其效如响斯应。

足见此证之呃忒,非寻常寒呃可比,而是由于冲气逆上,戕贼中气所致,治法惟平冲镇逆、柔肝安中为最合。其一般苦泄辛开,辛香耗气之法,当慎用之,恐耗散其气也。

09 诊 腹 

腹诊是此证最紧要之诊察。盖此病之特征,在腰腹部表现最著。

病人腰部必酸重痛楚,身重艰于转侧,如肾着证之腹重如带五千钱。其腹部都板窒不舒,小腹部感觉弦急,病人喜侧卧蜷卧,以松缓腹部板急之苦。

再有腹痛一层,尤须详辨。初起腹痛,团结当脐,若有聚结,若有冷痛。此时热尚不甚,寒凝于下,气窒不化,细辛、附子、桂枝加桂,治之甚效(当参合苔脉症状)。

若至痛延满腹,板窒而拒按,脐上跳动(此时最易误下),则已呈痛甚伤气,气伤将散之势。即当加用龙牡,以防气散。

若至腹部板硬而痛,脐跳甚急,直至于脘,则精血渐亏,冲脉受伤,诸气逆上,阴火上干。此时急宜坚阴滋肾,潜阳平冲,救逆导火。医者如临大敌,全赖运筹得当,最为吃紧关头。若至脐腹板硬而觉膨,痛不可按,则失之晚矣。

笔者曾见一病人,在垂绝时神识清朗,而余手刚着其腰,尚未用按,即呼痛不已。余当时不解何故,后与吾师讨论,云此乃气散之绝候。

10 诊 脐 

脐诊亦此证紧要之诊断,于腹诊中已附带论及。用再提出专论者,因此事不为吾道注意,且有不赞成此种诊法,认为当脐本有动脉,不足为诊断之助。

殊不知《内经》明言:“冲脉起于气街,挟脐而行。至胸中而散”。又云“冲脉为病,逆气里急……冲脉起于关元,随腹直上。寒气客则脉不通,脉不通则气因之,故喘动应手矣。”

仲景特传脐筑症,谓脐筑湫痛,命将难痊。王海藏曰:脐下筑者,肾气动也。沈金鳌曰:肾间动气,下出丹田,为人身之根本。敝族颖甫先伯释此证日:阳气浮于上则自烦发热,浮阳吸肾邪上僭则当脐跳动。此阴寒上逆,冲气上冒之证。可称写实之作。

统观昔贤发明,可知当脐之触诊法,确有独到之处,而于此证尤不可忽。兹就鄙见所及,再备论之。

当脐方寸之地,诊法必须细致。凡脐上脐下,脐表脐里(即浮部深部),跳动之粗细缓急,部位之深藏浮露,皆当注意。凡跳在脐下,其势缓,其动细,其位深者病轻。跳及脐上,其势急,其动粗,其位浮者病较重。跳及脐上,势冲至,皖,如新张之弓弦者,病益甚。苟于临证时验之,诚有不少帮助也。

11 诊 足 

此证多下肢不温。

以其下元虚而卫气不及肢末,故在初起时,即为病人自觉症状。足冷之程度,亦可诊断病情之轻重。

有病人自觉清冷者;有冷仅及小腿者;有冷过膝盖者;有虽冷而久按觉热者;有冰冷彻骨者。大凡上热愈炽,则下冷愈甚,此所谓格阳于上也。若作热深厥深论治,则适成虚实之反。

紧要时可用姜、葱、艾、附、桂、椒等捣烂,涂涌泉穴及足根,以帮助回阳,可补内服药之不及。


注: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!本文选摘自《朱莘农医案》

为你推荐:

天机六爻排盘软件下载 天机八字排盘软件下载 占卜算命软件下载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